用兩天時間把余華的《活著》讀完,這部新現實主義小說以福貴講述一家人輕松的、優美的、善良的時刻,更是痛苦的、傷心的、分別的時刻展開,描繪了從中國發生內戰、人民公社運動到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悲慘生活。
《活著》與前兩年看的《百年孤獨》不同,后者是用虛實結合的魔幻主義寫法進行敘述,家族七代人一遍遍重復的姓名如同解不開的魔咒縈繞盤旋,給人一種回環往復的沉重感,百年之間,看似人丁興旺的家族,每個人一出生就被禁錮在時空的鐵殼里,每個人都在自我的宿命里掙扎,卻逃不出命運的魔爪。當人類一次次試圖超越自身局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時,所得到的的除了更深的虛無和無力感之外,別無所有。整個家族以“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,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”來告終,打破倫理道德,淡化的親情,與現實生活明顯的脫節。而《活著》則講述了人情冷暖,真摯的親情,真實的情感,雖最后都落得“孤獨”的結局,卻是不一樣的豁達,“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,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?!边@種現實主義寫法,讓自己身處其中,每一句話、每一個詞語的展示,都能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,讀完整本書,所有的冷暖都已刻在心里,就像自己如他活過一生一樣。
《活著》這個簡單的故事,從中體會到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感悟,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最幸福的事情,無論發生何種變遷,都要好好活在當下,體會當下,享受當下,奮斗當下。